首页
关于我们
协会服务
会员风采
咨讯中心
展会入口
行业培训
加入我们
协会简介
组织机构
协会领导
协会章程
会员单位
咨询服务
项目推荐
企业服务
金融服务
人力资源
教育培训
宣传推广
法律服务
政府资源
招商引资
展览展会
运维服务
产业链平台
财税服务
优秀会员企业
新能源
电力工程
财税服务
专业检测
照明亮化
广告策划
水务系统集成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行业动态
政策法规
招投标培训
碳资产师培训
能源审计/管理培训
申请入会
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秘书处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联系方式
电话:027-82636395 赵女士
邮箱:a17720483155@163.com
咨询中心
通知公告
协会动态
行业动态
政策法规
单位详情
【输电通道】国家发改委:推动跨省区输电通道快核准、早开工、早投产
17
国家发改委近日召开1月新闻发布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李云卿、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等出席了会议。
在答记者问环节,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局长李云卿表示:要
“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推动跨省区输电通道加快核准,并尽早开工、尽早投产,有效提升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同时,国家发改委还介绍2022年电力供需形势、2021年发用电量情况等,整理如下:
发用电情况
从发电看,2021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811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比2019年同比增长11.0%,两年平均增长5.4%。12月份,全国发电量723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1%;其中,火电、水电同比分别下降4.9%、6.8%,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增长5.7%、30.1%、18.8%。
从用电看,2021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0.3%。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6.4%、9.1%、17.8%和7.3%。分地区看,全国19个省(区、市)用电增速超过10%,其中西藏、青海、湖北、江西、四川、福建、浙江、广东8个省(区)增速超过13%。
记者:
2021年四季度以来,能源供需持续偏紧,国家发改委采取了多项措施稳定我国能源供应,请问能源保供稳价措施的效果如何?下一步要做好哪些重点工作?
李云卿:
您提到的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确保能源供应,是我们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受国内外多种因素综合影响,2021年9月底,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煤炭电力供应偏紧情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有关方面,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力加强统筹协调,推动能源保供稳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煤炭价格回归合理区间,电厂存煤达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电力供应持续平稳,天然气资源供应较为充足。
一是坚持分阶段保供,紧扣保供稳价目标采取针对性措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确保能源供应,督促大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带头保供稳价。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持续提升电厂存煤水平,推动发电机组应发尽发,对保供工作不力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国有企业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保障电力稳定供应,分阶段实现了国庆中秋假期、入冬前、供暖季高峰时段能源供应平稳有序。
二是坚持统筹考虑,及时调整完善相关政策。调整影响能源生产和保供稳价的不合理措施,促进煤炭生产企业安全增产增供。加强煤炭生产成本调查和期货、现货市场监管,多措并举引导煤价回归合理区间。针对发电供热企业成本变化,及时出台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措施,通过缓税、金融支持等,综合施策缓解发电供热企业阶段性困难。
三是坚持底线思维,全力消除用能缺口隐患。推动发电供热企业四季度煤炭中长期合同全覆盖,去年末全国统调电厂存煤达到1.68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坚持全国一盘棋,开展周平衡日调度,统筹煤电气电和风光水核电,利用全网资源和统一调度优势调剂电力余缺。按照高峰日供气量15亿立方米准备资源,天然气供应得到有效保障。
四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突出东北等重点地区,统筹考虑纯供暖企业和农村取暖用煤,全力做好北方采暖地区用煤保障。全面排查“煤改电”“煤改气”用户用电用气问题,着力做好供暖个案监测和处置。
五是坚持守牢安全底线,确保能源安全生产、安全运营、安全使用。督促各有关方面统筹推进煤矿安全生产和电网管网安全运营,全力保障用电用气安全。建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机制,提前做好恶劣天气防范及对能源生产运输影响的应对工作。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做好能源保供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全球能源供需紧张、国外市场价格普遍大幅上涨的形势下,党中央统筹全局、科学决策,果断部署一系列正确有效的措施,推动我国能源供应总体充足、价格基本稳定,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当前全国能源供应总体平稳,但供需形势及国际市场环境仍然较为复杂。针对能源保供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保障供应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持续深化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能源保障。
一是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指导产煤省区和煤炭生产企业在春节期间保持正常生产销售及发运,及时做好煤炭产运销衔接。加强煤电、燃气机组运行管理,提高顶峰能力,多渠道提升新能源发电出力。推动国内油气田满负荷生产,保持原油、管道气、LNG进口安全稳定。紧盯春节假期、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等重要时段,加强运行调度,确保能源供应平稳有序。
二是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强化需求侧管理,坚决守住民生用能底线。进一步细化实化用能保障方案,持续优化天然气、电力、煤炭“压非保民”预案。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严格落实“以气定改”“先立后破”,确保群众供暖安全。
三是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统筹发电供热和原料用煤保障,督促企业签订并履行好煤炭中长期合同。优化电网运行方式,用足用好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做到余缺互济、峰谷互补。发挥天然气“全国一张网”的优势,重点加强对北方地区特别是资源偏紧地区的调度保障。多措并举,科学保供,切实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能需求。
记者: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请问国内煤炭供应是否有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什么考虑?
李云卿:
您提到的这个问题,尤其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问题特别重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地区和重点企业,全力推动煤炭保供稳价,取得阶段性积极成效,为下阶段煤炭供应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的看国内煤炭供应是有保障的。
一是生产能力有保障。组织晋陕蒙等煤炭主产区增产增供,煤炭生产水平迅速回升,据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煤炭产量40.7亿吨,完全有能力保障合理用煤需求。
二是运输能力有保障。近年来,持续加强煤炭集疏运建设,煤炭运输能力大幅增强,四季度国家铁路电煤运输同比增长了20%以上,北方煤炭港口吞吐量连创历史新高,煤炭运输需求能够较好保障。
三是储备能力有保障。加快推进煤炭储备能力建设,近年来重点地区储备能力持续提升,政府可调度的储备资源大幅增加,在煤炭保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1月16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66亿吨,可用21天,处于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四是重点用煤有保障。今年继续推动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进一步夯实煤炭供应基本盘。从初步汇总数据看,目前各地区已完成衔接的合同量比去年增加近7亿吨,大部分省份已实现了发电供热用煤合同全覆盖。
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对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十分重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推动煤炭绿色低碳发展,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促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抓紧制定推进煤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提出分阶段的重点目标和主要措施,促进煤炭资源安全绿色开发、清洁低碳利用。
二是发挥标准作用。对主要用煤行业提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基准和标杆水平,引导企业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改造升级步伐,存量项目要达到基准水平并不断向标杆水平迈进,新上项目原则上要达到标杆水平以上。
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将会同有关部门利用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支持政策,配合金融部门运用好专项再贷款,支持符合条件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加快推广成熟技术市场化运用。
记者:2021年以来,全国用电快速增长,部分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国家发改委采取了多项措施保障电力供应,请问目前情况怎么样?2022年电力供需形势如何,国家发改委将采取哪些保电措施?
李云卿:
您提到的这个问题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2021年我国用电需求快速增长。据统计,2021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8.3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7.1%,比“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速高1.4个百分点;全国最高用电负荷11.92亿千瓦,比上年增长10.8%。受此影响,部分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偏紧,一些地方出现了短时限电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增加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加强运行协调调度,统筹各地区电力余缺互济,综合施策缓解发电企业经营困难,严格保障民生和重要用户用电需求。经各方共同努力,全国供用电秩序很快恢复正常,目前运行总体平稳,用电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综合研判,预计2022年全国用电量及最高用电负荷仍将较快增长,与此同时,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碳达峰碳中和等多个目标,对电力保供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全力做好电力保供工作,为经济社会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一是充分发挥各类电源保供作用。坚持规划引领、“全国一盘棋”,在落实调峰资源和消纳市场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化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全力提升供应保障能力和优化能源结构。结合各地新上调峰机组进展和电力保供需要,科学推动煤电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制造“三改联动”,将在役机组供电煤耗均降至300克标准煤/千瓦时以下,更好发挥煤电机组的支撑性、调节性作用。
二是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作用。
推动跨省区输电通道加快核准,并尽早开工、尽早投产,有效提升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充分利用全网统一调度优势,做到余缺互济、峰谷互补。落实跨省区优先发电制度,科学制定跨省区电力平衡方案,切实增强全国整体保供能力。建立健全跨省区优化调度的市场化机制,促进供需总体平衡。
三是发挥电力需求侧管理保民生作用。指导各地加强可中断负荷资源建设,以市场化方式引导用户错峰避峰用电,控制不合理用电需求,坚决守住确保民生用电底线。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大节能节电宣传力度,引导全社会科学用电、节约用电、错峰用电。
记者:2021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在全球特别是欧洲天然气价格暴涨的情况下,请问我国今冬供暖季天然气保供情况怎么样?如何保障我国天然气持续稳定供应?
李云卿:
北方地区清洁取暖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今年国际市场天然气供需形势跌宕起伏,备受关注。入冬以来,受诸多因素交织叠加影响,全球特别是欧洲天然气价格暴涨。中国作为天然气进口大国,客观上会受到全球市场的影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管网公司等企业,持续深化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大幅提升储气能力,特别是组织供需各方早签合同、早落实资源,扎实做好冬季天然气保供各项准备工作。
总体看,入冬以来我国天然气保供情况好于往年。从资源供应看,全国储气库库存、沿海LNG储罐罐存、国家管网公司管存一直处在高位运行。去年12月27日,全国用气量创13.72亿立方米的历史新高,比上个供暖季日最大用气量高出5千万立方米。从需求保障看,落实供暖季合同量超过1700亿立方米,北方地区取暖等民生用气得到充足稳定供应,燃气发电、化肥生产等重点领域用气也得到较好保障,截至目前全国一直未出现“压非保民”情况。从价格运行看,国内市场天然气价格基本稳定,用气高峰期甚至同比下降,远低于全球市场气价水平。居民生活等民生用气价格保持稳定。当前,全国天然气资源供应充足,能够确保春节假期人民群众温暖过节。
为保障天然气持续稳定供应,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各地区、有关部门和企业,进一步深化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天然气保供稳价工作。一是组织全面签订和履行好天然气中长期合同,及早落实资源,严格按合同保障供用气秩序稳定。今年我们推行单独签订民生用气合同,目的就是要把民生用气保障工作做得更扎实、更到位。二是大力提升勘探开发力度,以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为重点,推动国内天然气增储上产,夯实国内资源保供的基础。三是加快提升储气调峰保供能力,压实各方责任,加强调度和考核,全面推进储气设施项目建设,增强高峰调节能力。四是加快构建多元稳定的进口供应体系,加强统筹协调,推进设施能力建设,保障进口安全稳定。五是深化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完善管网运行调度机制,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充分发挥“全国一张网”作用,提高资源配置运行效率。六是做实做细“压非保民”预案,加强实战演练,必要时精准有序实施,确保民生用气需求得到满足。
来源:国家发改委官网
版权申明:如涉及版权及相关权益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第一时间积极配合处理,谢谢!
上一篇
【光伏项目】23地光伏补贴新汇总!
下一篇
【央企发展】国资委: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
分享到: